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5:12:19  浏览:88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


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泸市府办发〔2004〕5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就学和完成学业,泸州市财政局、泸州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了《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就泸州市教育救助金救助范围、对象、救助办法、评定办法、资金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二○○四年八月二十日


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管理试行办法
     市教育局 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精神,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就学和完成学业,市政府把资助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设立了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为管好用好此项资金,特制定本办法。
  一、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来源
  由中央义务教育助学金、省特困生助学金、市级义务教育及特困生助学金、民族教育经费、教育基金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等组成。
  二、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资金救助范围
  (一)《四川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56号)中规定的城市低保家庭。
  (二)农村按《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的通知〉》(川委发〔2001〕36号)标准确定的农村绝对贫困户。
  (三)除城镇低保、农村绝对贫困户以外,有下列情况的也属救助范围:
  1.父母双亡;父母一方为烈士或一级伤残军人,且生活困难者;
  2.因伤、病、残、单亲、意外灾难等导致一时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特殊困难家庭;
  3.城镇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孤残儿童。
  (四)各级社会福利院收养的弃孤入学儿童。
  三、救助对象
  上述贫困家庭中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遵守校规、勤奋学习、成绩优良的公办学校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以及考上大学的学生。
  四、救助办法
  (一)对按规定在小学、初中就读的学生,全部或部分减免杂费、书本费、寄宿生活费。救助标准可按泸州市教育局、财政局、扶贫办关于《转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贫困生助学金实施办法〉的通知》(泸教计〔2003〕4号)和泸州市财政局、教育局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特困学生助学金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泸市财教〔2003〕34号)的通知执行。
  (二)对按规定在高中就读的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学校全部或部分减免学费,对特别困难的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和免交住宿费。职业学校学生参照执行。
  (三)对救助范围内的学生考上大学给予一次性补助,补助标准视家庭困难情况和大学交费情况而定。
  五、救助金评定办法
  资助贫困生实行申请、登记、公示、审批制度。遵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上述救助办法中第一、第二条的在校学生,由学生本人或家长提出申请,附上家庭困难或其他相关情况的证明材料,由学校、乡镇审核并在学校公示后,再报县区教育局批准执行。市直属学校报市教育局审批后执行。每学年评定一次;享受救助的学生名单要由学校及时张榜公布,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对新入学的困难学生,要按“绿色通道”保证其按时入学,入学后再按申报程序申请救助。
  对上述救助办法中第三条考上大学的学生,须在每年8月20日前,持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申请人家庭户口、家庭困难情况的证明材料(单位证明或户籍所在地乡镇、居委会证明),并填写《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金申请表》,由学校和乡镇、居委会审核后送县区教育局复审,由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领导小组批准后执行。申请享受救助的学生名单,应在户籍所在地社区及市、县区教育局分别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六、资金管理
  (一)市级每年根据各县区农村绝对贫困人数、城市低保人数等因素,下达县区救助资金补助数。县区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救助金额度、本管理办法以及学杂费、书本费等具体标准等因素,确定本地救助学生人数和救助标准,组织审查受助学生名单,并将受助学生名单于每年10月上旬上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备案(格式见附表)。
  (二)市级和各县区在财政部门设立“青少年救助金”专帐,由县区财政局将“救助金”直接拨付到受助学生所在学校,由学校按上述规定用于受助学生。市直属学校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共同审核后,由市财政局直接拨付受助学生所在学校。
  (三)对考入大学的学生的救助人数及一次性补助标准,每年由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领导小组确定,将救助学生控制数分配到各县区,按上述程序审查后报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统一支付。
  (四)市级补助县区的救助资金,县区财政局、教育局当年务必落实到受助学校、受助学生,如当年不能及时到位的,次年,市级将取消对县区的补助。
  七、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解释。各县区应依据本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管理办法。
  八、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年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金受助学生名单备案表
     2.年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金申请表
  附件1:
 年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金受助学生名单备案表
 县(区)教育局(章)  财政局(章) 单位:元
县(区)学校名称学生姓名性别年级班次减免额度备注
合计
 填表人: 联系电话:
 备注:1.“合计”一栏中“学校名称”填受助学校合计数,“学生姓名”填受助
学生人数。2.本表一年填报一次,减免额度以一学年测算,分别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
一份。
  附件2:
       年泸州市青少年教育救助金申请表


填报单位: 学校(章) 乡(镇)(章)
学生姓名性别年级班次家庭人均年收入(元)
申请助学金等级金额(元)备注
申请助学金学生基本情况
合计数合计
其中申请一等助学金申请二等助学金申请三等
助学金
学生(人)金额(元)学生(人)金额(元)学生(人)金额(元)学生(人)
金额(元)
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注:此表一式五份,由学校和乡(镇)报送县级教育部门签署审批意见后,返回学校、乡(镇)各一份,送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一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90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990年3月)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为2978人,到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时实有代表2952人,应补选代表26人。
自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以来,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逝世:北京市符兰(女)。有关选举单位罢免代表2名:四川省胡绩伟,云南省安德富(彝族)。辞去代表职务2名:广西壮族自治区韦家国(壮族),台湾省陆毅中。
有关选举单位补选出代表6人:天津市刘晋峰,河北省刘德运,黑龙江省魏玉令,云南省梁北钳,陕西省杨吉荣,中国人民解放军何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意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补选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确认补选的上述6名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代表资格有效。特此公布。
现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2953人。还缺25名代表尚待有关选举单位补选。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0年3月14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深圳市地方税务局:
最近,国务院决定,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含10%)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现就实施这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当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含10%)以上的,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允许再按当年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具体申报期限、审核程序及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级主管
税务机关依据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及本通知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适用上款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中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研究设备的折旧,与新产品的试制和
技术研究有关的其他经费;不含企业从其他单位购进技术或受让技术使用权而支付的购置费或使用费,以及从事技术开发业务的企业发生的属于技术开发服务业务的营业成本、费用。
二、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其实际发生额的50%如大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可准予抵扣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予以抵扣。
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当年没有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其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不适用本条第一款的规定。
三、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



1999年9月17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