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京市旅店业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06:39:12  浏览:96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旅店业管理暂行办法

北京市政府


北京市旅店业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



为保障旅店业的合法经营和旅客安全,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动,维护社会治安、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外国人入境、出境、过境、居留、旅行管理条例》和《工商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暂行
办法。
第一条 凡对外营业,接待中、外旅客住宿的宾馆、饭店、旅馆、旅社、旅游部、招待所、车马店等(以下统称旅店),不论是国营、集体经营、中外合资经营,或是专营、兼营、季节性经营,均依照本办法列为特种行业进行管理。
第二条 凡开设旅店,须向所在区、县公安部门申请,经批准发给特种行业许可证后,向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未经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发给证、照的,为非法经营,予以取缔。
经批准开业的旅店,因故停业、转业、迁移地址、变更营业项目,须事先向原发证、照机关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变动。
第三条 经营旅店业必须遵守下列事项:
(1)房屋建筑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定。
(2)客房通道和床距应保证行走方便,在紧急情况下便于疏散。不得自行增加床位。
(3)利用地下人防工事开设旅店,须经区、县以上人防部门批准,并出具建筑安全鉴定书;设有两个以上出入口,距出入口最远的客房不得超过六十米(超过六十米的,须另增开出入口);并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卫生;不得用煤火炉取暖。
(4)分设男女客房,非眷属不准男女同住一个房间。
(5)设专人负责旅客登记,查验证件,逐项填写清楚,并按规定报当地公安机关。
由国家机关、团体、企业组织的会议住宿人员,可由承办单位负责办理集体登记手续。
(6)昼夜有专人负责门卫值班,旅客出入旅店凭出入证;来客要登记,由值班人员通知被访旅客接待。
(7)旅店设旅客贵重财物保管室(或由业务室兼管),指定专人妥善管理。对旅客遗留的财物、重要文件,要详细登记造册,认真保管。重要文件转送上级政工部门。重要财物经揭示招领一年无人认领的,按拣拾物品送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对旅客遗弃的反动、淫秽书刊、画报、图片、照片等违禁物品,要指定专人负责封存,及时全部上交公安机关。
(8)禁止举办营业性舞会。
第四条 禁止旅客在旅店从事下列活动:
(1)酗酒、斗殴、赌博、吸毒、卖淫、奸宿,传播和放映反动、淫秽、迷信的书画、录音、录像,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2)非法将枪支、弹药、炸药、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带进旅店。
(3)发放高大声响,喧哗吵闹,扰乱公共志序,影响旅客休息。
(4)私自留客住宿,转租、转让房间、铺位,不经店方同意自行倒换房间。
第五条 旅店业工作人员必须做到:
(1)自觉遵守和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种行业及治安管理的各项法规。
(2)公安人员查店时,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并陪同进行,提供方便条件。
(3)发现旅客中有违反第四条各项规定的,要主动劝阻、制止;对劝阻、制止不听的和有违法犯罪嫌疑的,要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4)不得包庇、窝住坏人或与旅客勾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5)积极宣传并组织旅客做好防特、防盗、防火、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工作。
第六条 以上各项应严格遵照执行。违反者,由公安机关根据有关法规,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业等处罚,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3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办法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自治区境内从事碘盐加工和经营的单位、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危害的有效措施。自治区采取向全区居民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四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碘缺乏危害防治工作和碘盐的卫生监督工作;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碘盐加工及市场供应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级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

第二章 碘盐的加工、批发
第五条 自治区实行食盐定点加碘和碘盐批发专营、许可制度。碘盐加工、批发企业由自治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和审批。
第六条 凡从事碘盐加工、批发的企业,由自治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碘盐加工许可证》、《碘盐批发许可证》;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卫生许可证》。并到当地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第七条 碘盐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专用厂房、设备和仓库;
(二)有专职管理和操作人员;
(三)有碘盐质量检测人员;
(四)有严格的碘盐加工工艺流程;
(五)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第八条 碘盐批发业务,由各市、县盐业主营公司或经指定的兼营公司负责专营。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碘盐的采购和批发业务。
第九条 碘盐加工企业加工的碘盐必须使用密封小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包装上应注明主要成份、加工企业名称、地址、含碘量、生产日期、保管方法和使用说明,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加碘证明。
碘盐包装袋由自治区盐业主营公司按标准定点生产,自治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制,并进行商标注册。
第十条 碘盐加工企业加工碘盐所需的碘酸钾和食盐,必须分别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和食用盐标准。盐与碘酸钾的比例由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确定。
碘盐出厂前必须进行质量检验,含碘量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合格的碘盐不得出厂,批发企业不得经营。
第十一条 碘盐批发企业应当从自治区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碘盐加工企业进货,购货时,应当索取加碘证明。
第十二条 碘盐加工、批发企业应当按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计划,组织好碘盐加工、批发,保证碘盐市场的供应。
第十三条 购置碘酸钾的费用以及碘盐加工企业因加碘而增加的各种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碘盐的运输和储存
第十四条 运输碘盐的车辆、装卸工具和储存场地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载混放,零售点进货时必须使用专用周转箱(袋),严禁散装散运。
第十五条 碘盐加工企业和批发企业应当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勤产快批,不得断档或储存时间过长。碘盐储存应当做到防晒、干燥、安全、卫生。碘盐和非碘盐要分库或分垛存放,并有明显标志。

第四章 碘盐的供应
第十六条 凡从事碘盐零售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有当地市、县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碘盐零售许可证》并到指定的盐业批发企业进货。
第十七条 城镇国有副食品商店和农村基层供销社、分销店,应当把碘盐列为必备的零售商品,保障本地区居民的碘盐供应。
第十八条 碘盐批发企业发售碘盐时,必须主动向碘盐零售单位和个人提供碘盐质量合格证。
第十九条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添加食用盐的食品、副食品及畜牧用盐均应使用碘盐。
第二十条 在碘盐中同时添加其它营养添加剂或者药物的,需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居民销售非碘盐和未达到加碘量标准的食盐。

第五章 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可在卫生防疫机构、地方病防治管理部门或专业机构中聘任食品卫生监督员,对食盐加碘行使下列监督职责:
(一)对碘盐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碘盐卫生标准和含碘量进行定期监督监测;
(二)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按职责权限提出行政处罚建议。
第二十三条 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盐政执法机构,应当配备盐政执法人员,对食盐加碘行使下列监督职责:
(一)对碘盐的加工质量进行定期监督;
(二)对碘盐的市场供应实施监督管理,稽查私盐和非碘盐;
(三)对违反《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四条 食品卫生监督员在执行公务时,有权向碘盐加工、经销单位抽检样品,索取与监督监测有关的资料;盐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有权查阅、抄录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文件、资料并有权对盐业违法行为的当事人进行调查、询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隐瞒或提供虚假
资料。
第二十五条 食品卫生监督员、盐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必须佩戴标志,主动出示证件。

第六章 处 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十六条规定,未取得《碘盐加工许可证》、《碘盐批发许可证》和《碘盐零售许可证》,擅自加工、批发和销售碘盐的,由县级以上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加工、批发和销售碘盐,没收全部碘盐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3倍
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加工、批发不合格碘盐的,由县级以上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出售,并责令责任者按照加碘标准对食盐补碘,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据《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程序,取消其碘盐加工、
批发资格。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销售不合格碘盐或者擅自销售非碘盐的,由县级以上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经营的全部盐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加工、批发碘盐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十四条规定,在碘盐加工、运输、储存、经营过程中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或出厂碘盐未予包装或者包装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3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擅自在生产食品、副食品中添加非碘盐或者未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和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在碘盐中添加其他营养剂或药物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该盐产品价值1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畜牧用盐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卫生厅、商务厅按其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九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的《食盐加碘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1995年12月21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公告2010年第14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


2010年第14号

  为进一步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组织编写了《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现予以发布,并于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  技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 土 资 源 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商  务  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一日
附件:

目 录

一、总论................................................................................................- 1 -
(一)意义和目的..............................................................................................................- 1 -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
(三)主要范围..................................................................................................................- 2 -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 -
(一)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 -
1. 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 -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 -
3. 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4 -
(二)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 -
1. 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 -
2.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4 -
3. 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
4. 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5 -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
1.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
2. 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6 -
三、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7 -
(一)煤炭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7 -
1.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7 -
2.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8 -
3. 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 8 -
(二)电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8 -
1. 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8 -
2. 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9 -
3. 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9 -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9 -
1. 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9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0 -
3. 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10 -
(四)钢铁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0 -
1. 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0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1 -
3. 废气及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技术.......................................................................- 12 -
(五)有色金属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2 -
1. 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2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3 -
3. 废气及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3 -
(六)化学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4 -
1. 磷石膏等化工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4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5 -
3. 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5 -
(七)建材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6 -
1. 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6 -
2. 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17 -
3. 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 17 -
(八)食品发酵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7 -
1. 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7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8 -
3. 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18 -
(九)纺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9 -
1. 废旧纤维等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9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9 -
(十)造纸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20 -
1. 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20 -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20 -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21 -
(一)废旧金属再生利用技术........................................................................................- 21 -
(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再生利用技术....................................................................- 21 -
(三)废旧橡胶、轮胎再生利用技术............................................................................- 22 -
(四)废纸板和废纸再生利用技术................................................................................- 22 -
(五)废塑料再生利用技术............................................................................................- 22 -
(六)废玻璃再生利用技术............................................................................................- 23 -
(七)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 23 -
五、其它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 24 -
(一)农林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24 -
(二)生活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 25 -
(三)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25 -
六、资源综合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26 -
(一)增值税....................................................................................................................- 26 -
1. 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财税[2008]156号).........................- 26 -
2. 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财税[2008]157号).....................................................- 27 -
3. 农林剩余物为原料的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财税[2009]148号)..........- 28 -
(二)企业所得税............................................................................................................- 28 -
1. 共生、伴生矿产资源...........................................................................................- 28 -
2. 废水(液)、废气、废渣.....................................................................................- 28 -
3. 再生资源...............................................................................................................- 29 -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一、总论

(一)意义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与此同时,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
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
快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将更加严峻。开展资源综合利
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
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引导社会资金
投向,为相关单位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提升我国
资源综合利用整体水平,是制定《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
的主要目的。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推动、
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
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完善政策体系,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选择环境影响严重、产生量大


的废弃资源,组织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重点突
破和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据资源禀赋和产业构成,形成资源综合利
用产业集群,探索和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三)主要范围

一是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
理利用的技术;二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液)、废气、
余热、余压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的技术;三是对社会生产和消费
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技术。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一)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 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在油田开发建设中,采用适用技术,对伴生天然气进
行回收利用。

(2)推广从石油和天然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磺技术。

(3)推广高效井下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技术。

(4)推广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

(5)推广采用不稳定排放硫化氢气体资源化利用技术回收井口
无组织排放的含硫化氢气体。

(6)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

(7)研发废弃钻井液、井下作业废液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技术。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无煤柱开采技术,推广采用不稳定或难采煤层开采技
术、边角煤残采技术。

(2)推广煤系高岭土超细、增白、改性技术。

(3)推进煤系铝矾土、耐火粘土、膨润土、硅藻土、硫铁矿、
油母页岩和石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4)推进煤炭地下气化(UCG)技术的产业化,特别是加快具
有井下无人、无设备,集建井、采煤、气化三大工艺于一体,适用
于煤矿大量的煤柱、建筑物下压煤等呆滞煤量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


和产业化。

(5)研发难选煤、干法选煤和高硫煤综合利用技术。

(6)研发“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及矸石充填采
煤技术;研究提高开采上限技术。

(7)研发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3. 地热资源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热泵等技术,利用地下热能进行采暖和制冷。

(二)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 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磁铁矿精选作业的磁筛等高效利用技术。

(2)推广含稀土复合矿和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

(3)推广低品位、表外矿、复杂共伴生黑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

(4)推进尾矿再选技术及生产各种建筑材料的产业化。

(5)研发低品位硫铁矿选矿富集技术。

(6)研发尾矿干堆技术和尾矿高效浓缩工艺及设备。

2.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无废(少废)开采技术

——推广尾砂充填、废石充填、全尾砂膏体充填等充填法采矿
技术。

——推广原地浸出采矿技术。

(2)推广采用大型低品位矿产自然崩落法技术开采。


(3)推广拜耳法用于低铝硅比一水硬铝石矿的选矿。

(4)推广低品位、表外矿、复杂共伴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
利用技术。

(5)推广复杂多金属硫化矿矿浆电解处理技术及中低品位氧

化锌矿选冶联合处理技术。

(6)推广铜铅锌锡矿细粒、微细粒矿载体浮选技术。

(7)推广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伴生金、银等贵金属的综合利用技
术。

(8)推广有色金属硫化――氧化混合矿选矿技术。

(9)推广湿法冶金关键装备应用。

(10)研发矿山塌陷区、废石堆场和尾矿库修复与垦植技术。

(11)研发对复杂有色金属矿石选别与富集技术。

(12)研发低品位矿生物提取技术。

(13)研发尾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技术。

3. 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含金银等多金属矿选矿尾渣中综合回收有价金属成分
和非金属矿资源的矿物加工技术。

(2)推广采用复杂金矿循环流态化焙烧技术。

(3)推广高硫高砷高碳复杂难处理金矿的预处理技术。

(4)推广浮选富集—炭浸工艺技术等低品位金矿的综合利用技
术。

4. 稀有、稀土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采用电解工艺开发稀土镁中间合金技术,综合利用稀


土尾矿。

(2)推广高效低毒高纯氧化铕提取技术。

(3)推进稀土冶炼分离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产业化。

(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盐湖钾盐综合利用技术

——推进盐湖钾盐伴生矿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研发固体难采钾矿溶采技术,非水溶性钾矿开发利用技术。

(2)磷矿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磷矿伴生铁、硫、氟、碘、钒、钛等资源综合回收技
术。

――推广反(双)浮选磷矿降镁技术。

——研发中低品位磷矿、中低品位胶磷矿选矿技术和窑法直接
利用技术。

(3)硼矿综合利用技术

——研发低品位硼矿选矿技术。

——研发硼铁矿中硼、铁、铀有效分离和回收技术。

(4)研发中低品位萤石综合利用技术。

(5)研发钾长石综合利用技术。

2. 建材原料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1)玻璃陶瓷原料非金属矿有效利用技术

――推广硅质原料非金属矿产的均化开采以及浮选技术。

――推广陶瓷生产采用低品位原料配方技术产业化。


――推广利用中低品位高岭岩替代叶蜡石生产玻璃纤维技术产
业化。

(2)填料及其它深加工用非金属矿的合理利用技术

――推广利用煤系高岭土生产高档填料、涂料技术。

――推广温石棉尾矿提取轻质氧化镁及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伟晶岩中石英提纯技术。

(3)推广石灰石矿均化开采配比技术。

(4)推广石英砂岩提纯技术。

(5)研发低品位菱镁矿、滑石、硅藻土、蓝晶石族等非金属矿
选矿综合利用技术。

三、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一)煤炭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 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

(1)煤矸石发电技术

——推广适合燃烧煤矸石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有条件的
地区推广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联供技术。

——推广炉内石灰脱硫和静电除尘技术。

——研发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电厂锅炉高效除尘、脱硫、灰渣
干法输送、存储及利用技术。

(2)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技术

——制砖技术。推广全煤矸石生产承重多孔砖、非承重空心砖
和清水墙砖技术。

——制水泥技术。推广利用煤矸石为原料,部分或全部代替粘


土配制水泥生料,烧制水泥熟料技术。

——生产其他建材产品技术。推广利用煤矸石为原料生产陶瓷
制品、陶粒、岩棉、加气混凝土等技术。

(3)推广利用煤矸石充填采煤塌陷区、采空区和露天矿坑及煤
矸石复垦造地造田技术。

(4)推广利用煤矸石制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合成系列分子
筛等化工产品技术。

(5)推广利用煤矸石生产复合肥料技术。

(6)推广煤矸石中极细粒钛铁矿、锐钛矿等杂质的分离技术。

(7)研发利用煤矸石生产特种硅铝铁合金、铝合金技术,以及
利用煤矸石生产铝系列、铁系列超细粉体的技术。

(8)研发煤矸石提取五氧化二钒及其他稀有元素技术。

2. 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混凝、沉淀(或浮升)以及过滤、消毒等技术,净化
处理煤矿矿井水。

3. 煤层气综合利用技术

(1)推进煤层气民用、发电、化工等技术的产业化。

(2)研发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

(二)电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 粉煤灰、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1)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采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砌块、陶粒等建筑材料技术。


——推广采用粉煤灰建造水坝、油井平台、道路路基等建筑工
程技术。

——推广粉煤灰制取漂珠、空心微珠、碳等化合物技术。

——推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的产业化。

——推进粉煤灰造纸及生产岩棉技术的产业化。

——研发粉煤灰用于农业(改良土壤、生产复合肥料、造地)、
污水处理以及各类填充材料等技术。

(2)推广脱硫石膏制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建筑石膏、粉
刷石膏、砌块等建材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

(3)研发脱硫石膏免煅烧制干混砂浆。

2. 废水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灰场冲灰废水封闭式循环利用等技术。

3. 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推广燃煤电厂烟气中回收硫资源生产硫磺技术。

(三)石油天然气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 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油气采炼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油砂、污泥、残渣、钻
屑采用固化等无害化综合处理技术,并用于筑路、制造建筑材料、
调剖堵水剂等。

(2)推广石油焦乳化焦浆/油(EGC)代油节能技术。

(3)研发改进缓和湿式氧化(WAO)-间歇式生物反应器(SBR)
处理碱渣联合工艺,形成专有成套技术。


(4)研发污水处理场油泥(包括罐底泥)、浮渣和剩余活性污泥
处理组合技术。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钻井污水、废液综合处理技术,实现闭路循环利用。

(2)推广炼油企业含氢尾气膜法回收技术。利用膜分离技术建
设芳烃、加氢尾气膜法回收装置,回收芳烃预加氢精制单元酸性气、
异构化富氢、加氢裂化低分气、柴油加氢低分气中的富含氢气体。

(3)推广采用中和、酸化以及各种精制技术,从石油炼制产生
的酸碱废液、废催化剂中,回收环烷酸、粗酚、碳酸钠、浮选捕集
剂等资源。

(4)研发石油化工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以及油
田废水替代清水技术。

(5)研发经济有效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氨氮废水
处理技术与回收利用技术。

3. 废气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炼油厂催化裂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采用气能量
回收技术进行能量回收。

(2)研发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加热炉气、工艺排气及电站排气
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处理技术。

(四)钢铁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1. 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炼钢炉渣回收和磁选粉深加工处理技术。


(2)推广立磨粉磨粒化高炉矿渣技术。

(3)推广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技术。

(4)推广冷轧盐酸再生及铁粉回收技术。

(5)推广钢渣返回烧结,替代石灰作为炼铁厂烧结溶剂技术。

(6)推广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尘泥压块技术。

(7)推广氧化铁皮回收利用技术。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制取粉末
冶金用的还原铁粉。

(8)推广含铁尘泥综合利用技术。

(9)推广废钢渣生产磁性材料技术。

(10)研发含锌尘泥综合利用技术。

(11)研发不锈钢和特殊钢渣的处理和利用技术,特别是防止
水溶性铬离子浸出的技术。

(12)研发钢铁渣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降解处理技术。

2. 废水(液)综合利用技术

(1)推广对不同浓度的焦化废水优化分级处理与使用技术。

(2)推广采用“电氧化气浮”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

(3)推广污水深度处理脱盐回用技术。采用抗污染芳香族聚酰
胺反渗透膜,生产高品质的回用水。

(4)推广冷轧含油乳化液膜分离回收技术。

(5)研发矿山酸性废水治理与循环利用技术。

(6)研发矿山含硫矿物,As、Pb、Cd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技
术。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