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2002年第10号)37家香港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处获准在内地执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0:10:53  浏览:914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2002年第10号)37家香港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处获准在内地执业

司法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公告(2002年第10号)

根据《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司法部第70号令),经核准,以下37家香港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处,获准在内地执业,提供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境外法律服务。公告如下:

  一、北京代表处

  1.廖绮云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LIVASIRI&CO.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范振成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1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

  1座610-611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2618传真:(010)65052620

 

  2.胡关李罗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WOO,KWAN,LEE&LO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李均雄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2号

  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一号东方广场西三

  办公楼六一三室

  邮编:100738

  电话:(010)85181928传真:(010)85181595

 

  3.刘汉铨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CHU&LAUSOLICITORS&NOTARIES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刘汉铨(LAUHONCHUEN)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3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灯市口大街33号

  国中商业大厦1220室

  邮编:100006

  电话:(010)65229937传真:(010)65229937

 

  4.陈韵云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VIVIENCHAN&CO.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陈韵云(VIVIENCHAN)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4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0号长安大厦508室

  邮编:100006

  电话:(010)65227072传真:(010)65226967

 

  5.杜伟强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W.K.TO&CO.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杜伟强

  代表:黄颖恒

  原批准日期:1996年6月2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5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3号京伦

  饭店4011室

  邮编:100020

  电话:(010)65033423传真:(010)65033423

 

  6.香港普衡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PAULHASTINGJANOFSKY&WALKERS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NeilA.Tortey

  原批准日期:1998年6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6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8号富华大厦 D-11-B室

  邮编:100027

  电话:(010)65542740传真:(010)65542726

 

  7.祖伟仕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JEWKESCHAN&PARTNERS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罗伯特·祖伟仕(ROBERTW.JEWKES)

  原批准日期:1998年2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7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 A座507室

  邮编:100005

  电话:(010)65223061传真:(010)65223092

 

  8.高露云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WILKINSON&GRIST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冯倩愉

  代表:庄天助

  原批准日期:2000年6月8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8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方经贸城西二办公楼10层5室

  邮编:100006

  电话:(010)85181521-4传真:(010)85181520

 

  9.子子士打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JOHNSONSTOKES&MASTER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董光显(RobertTerenceTUNGKwongShien)

  核准日期:2002年1月9日

  许可证号:港2-00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国贸大厦 1座2918-2924室

  邮编:100004

  电话:(010)65052202传真:65052225

 

  10.的近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DEACONS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张永财(CheungWingChoi,Franki)

  核准日期:2002年1月9日

  许可证号:港2-002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东方

  经贸城西一办公楼8层11单元

  邮编:100738

  电话:(010)85182338传真:85182339

 

  11.蒋尚义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ANTHONYCHIANG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蒋尚义(Chiang,SheungYeeAnthony)

  核准日期:2002年4月3日

  许可证号:港1-026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88号首都时代广场办公

  大楼715室

  电话:(010)83915501传真:83915161

  网址:www.acp.com.hkE-mail:anthonyc@acp.com.hk

 

  12.严建国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

  NIEBEIJINGOFFICE

  首席代表:严建国(niekinkwokkevin)

  核准日期:2002年4月3日

  许可证号:港1-027



  二、上海代表处

  13.张叶司徒陈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VINCENTT.K.CHEUNG.YAP&CO.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李企伟(LEEKEEWAIFRAND)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09号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283号香港广场(南座)806室

  邮编:200021

  电话:(021)63906886传真:(021)63850323

 

  14.黄乾亨黄英豪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PHILIPKHWONG,KENNEDYYHWONG&CO.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黄英豪(KENNEDYY.H.WONG)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0号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延安中路841号东方海外大厦904室

  邮编:200040

  电话:(021)62890222传真:(021)62898248

 

  15.香港梁廷锵、文达良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PATRICKLEONG&MANSOLICITORS&NOTARIES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梁廷铿(PATRICKT.C.LEONG)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1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30号5楼B座

  邮编:200031

  电话:(021)64330283传真:(021)64330283

 

  16.林·任·白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AlANLAM,YAM&PE,SOLICITORS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林文杉(LAMMANBUN,ALAN)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2号

  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669号东展商业大厦16楼C座

  邮编:200041

  电话:(021)62718257传真:(021)62718256

 

  17.子子士打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JOHNSONSTOKES&MASTER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何观乐(HOKUNLOK)

  原批准日期:1995年3月1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3号

  上海市南京西路1266号恒隆广场2501室

  邮编:200120

  电话:(021)62880688传真:(021)62880131

 

  18.陈韵云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VIVIENCHAN&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李乔安(GeorgeRibeiro)

  核准日期:2002年1月9日

  许可证号:港2-003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333号瑞安广场1106B

  电话:(021)63879222传真:63879111

  E-mail:shanghai@vcclawservices.com

 

  19.普衡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PAUL,HASTING,JANOFSKY&WALKER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颜利(LindaL.Ngan)

  核准日期:2002年1月9日

  许可证号:港2-004

  地址:上海市茂名南路205号,瑞金大厦1105室

  邮编:200020

  电话:(021)54660516传真:54660512

  网址:www.paulhastings.com

 

  20.李陈郑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LEECHANCHENG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正在变更)

  核准日期:2002年4月3日

  许可证号:港1-028

 

  21.郭叶律师事务所上海代表处

  KWOK&YINSHANGHAIOFFICE

  首席代表:郭琳广(KwokLamKwongLarry)

  核准日期:2002年4月3日

  许可证号:港1-029


  三、广州代表处

  22.何耀棣律师事务所广州代表处

  CALLANTY.T.HOGUANGZHOUOFFICE

  首席代表:徐奇鹏(TSUIKEIPANG)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4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368号花园酒店

  花园大厦830室

  邮编:510064

  电话:(020)83338999-830传真:(020)83765692

 

  23.吴少鹏律师事务所广州代表处

  NG&SHUNGUANGZHOUOFFICE

  首席代表:吴少鹏(NGSIUPANG)

  原批准日期:1992年10月20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5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836号东峻广场

  1102室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678613传真:(020)87604340

 

  24.黎锦文李孟华律师事务所广州代表处

  K.M.LAI&LIGUANGZHOUOFFICE

  首席代表:黎锦文(LAIKAMMAN)

  原批准日期:1992年11月7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6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中路339号广东国际

  大酒店B附楼19E

  邮编:510095

  电话:(020)83350140传真:(020)83350140

 

  25.冯元钺律师事务所广州代表处

  DAVIDY.Y.FUNGGUANGZHOUOFFICE

  首席代表:何继昌(HOKAICHENG)

  原批准日期:1993年9月6日

  重新核准日期:2002年8月15日

  执业许可证号:司律证港字2002第1-0017号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环市东路339号广东国际

  大酒店A附楼15B

  邮编:510095

  电话:(020)83311000传真:(020)83311135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之重构
张倩

内容提要:本文是以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内涵为基点,对现行民事诉讼法中被指称为基本原则的诸项法律规范作了逐一的初步反思,并提出了关于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想。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基本原则 内涵 重构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和立法指导思想,正确把握基本原则不仅有助于弥补立法的局限性,而且对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和审判实践有广泛的指导意义.但我国现行规定内容庞杂、排序不科学、划分标准不统一,无论从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民事司法救济程序的内在要求,还是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国际通行诉讼理念相吻合都存在问题。在民事诉讼法的完善已提上日程时,基本原则的重构首当其冲。
一、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内涵的重新界定
按照《布莱克法律词典》,原则的含义有三:其一,法的基本真理和原理;其二,一般规则或原理的基础和来源;其三,诉讼程序和法律判决的确定规则。那么作为法律专业术语的原则应包括两方面:第一,它是一般规则或原理的基础和来源,是法的最为根本基础的真理和原理;第二,作为事物本体和结构的本质,是诉讼程序和判决及其机制运行过程中具有普遍约束的行为标准的规则。 其中第一方面是指原则中的原理性和真理性,第二方面是说原则中的行为标准,任何原则都是这两方面的统一。
为准确界定基本原则的内涵,必须首先明确它的特征:
第一,效力的始终性
对于基本原则的效力,理论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他应贯穿民事诉讼的始终,另一种认为它只对某个诉讼阶段或主要诉讼阶段其指导作用。分析可知,第一种观点是站在实然角度客观反映立法的实际情况,第二种观点是从应然角度即基本原则的词义出发。本人认为第一种观点的依据只能是现行民诉法有关基本原则的规定,有十分明显的注释特点,力图从理论赋予立法有关基本原则以科学性、合理性,这不是正面现实、正视问题.因此有的原则对某个阶段或某几个阶段有重要作用,而对民事诉讼全过程没有指导意义,这样的原则不应称其为基本原则,只有那些为保证整个诉讼法动态运作而起指导作用的才能称为基本原则,以区别于诸多诉讼制度或具体原则。
第二,地位的根本性
表现在他是制定民事诉讼中各项具体程序、制度、规则的基础,在整个民事诉讼法的体系中的地位不可或缺,其不可动摇的根本地位决定着他以其渊源功用在整个诉讼程序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民事诉讼各项具体程序、制度、规则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体现了基本原则的要求,从不同侧面保障基本原则的实现。根本性还体现在基本原则在诸多原则、规则中居于上位层次,其它下位原则、规则都不能与其实质内容相背离和抵触。
第三,表述的抽象性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抽象的规范,他并不具体的规定民事审判主体?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是具体规定进行民事诉讼的某项具体制度。如果一项规范是涉及诉讼主体如何实施某一具体诉讼行为的操作性规范,那么这一规范就不可能是具体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已明晰,它是指贯穿于民事诉讼始终的能够体现根本性诉讼原理并对整个诉讼活动及各诉讼主体均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规则。
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反思
(一)立法体例杂而无序
首先,现行《民事诉讼法》有关基本原则的规定是与民事诉讼的任务、适用范围等合在一块,以第一章的篇幅共17个条文加以规定的。如果没有理解错,立法企图突出该章有关内容与一般原则的区别,否则基本原则的标题失去意义。那么第5条至17条似乎都可归于基本原则,结果造成内容杂乱以至到底有多少基本原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现17种说、13种说、9种说、7种说。这种混乱状态不可排除与学者自身认识角度不同有关,但与立法规定的不科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排序不科学。一般条文的规定都应根据法律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内容重要程度排列,更何况是基本原则的法条规定,立法应讲求技术不能以立法者自己主观意愿任意规定。第12条“辩论原则”和第13条“处分原则”贯穿整个诉讼过程。而且是诉讼模式为当事人主义还是职权主义的主要衡量尺度,其重要程度明显大于第9条“法院调解原则”第10条“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第11条“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诉讼原则”(先不说他们是否能称为基本原则)。历史的看这个立法体系的法条排序与当时职权主义、国家主义有密切关系。
(二)标准不统一、基本原则范围宽泛
将一些不符合基本原则的内容纳入第一章中,实际上降低了基本原则的地位、有堆砌之嫌,不能发挥基本原则的积极功能。表现在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的混淆。单抽象就内容而言两者很难区分,但制度是体系化,系统化的行为规则,以规范性具体性?可操作性为特点,他的功能重点在于规制诉讼主体的行为。而基本原则的特点正如前文所述具有抽象概括性,而不具操作性,因此二者有质的区别。再者,一般原则与基本原则的混淆.虽然都称为原则,但二者有不同的效力和意义,一般原则只能适用与某个阶段,对该阶段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民事诉讼法的一般原则很多但真正的基本原则却只能是几个。
(三)基本原则缺乏应有的内容和适用性
基本原则是其它制度、规则的基础,决定着其他制度、规则,同时基本原则也需要其他制度?原则的支持和丰富,以保障基本原则的真正实现。但由于内容的局限性又缺乏具体制度规范的足够支持,造成基本原则空洞化,使基本原则名不副实,也与世界各国通行原则相差甚远。许多法律规范之间还存在冲突,不符合基本原则的实质,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上。
(四)一些重要原则的缺失
《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诸多基本原则,但有关公平、效益、信用的重要原则我们还没有确立为基本原则,例如诚实信用原则。这些原则是世界民事诉讼领域已被实践证明的有益成果,我国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确立的,有着深深的国家干预的烙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个人权利保护的加强,基本原则体系在剔除不适格的成员时,也要加入符合基本原则内涵的新原则,以回应经济体制和诉讼理念的转变。
三?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重新设计
(一)剔除不适格的“基本原则”
第一,支持起诉原则
建立在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事法律关系是公法关系而非私法关系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支持起诉原则,是国家干预当事人民事诉讼的重要补充。由于此原则只适用于起诉这一环节,实质上是一个具体、微观的诉讼行为,何谈具有抽象性宏观指导意义?基本原则在诉讼过程中应有许多具体体现,而该原则在受理审判执行程序中无任何体现,无其他可与之衔接配套后续的法律规定,现行法律也没规定支持者的权利义务,除了形式主义宣言作用外无实际意义.从诉讼法理来看,起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诉权,基于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放弃诉权即不告是处分自己的权利,那么支持起诉的理论基础在哪里呢?
第二,人民调解原则
在诸多论文和教材中或回避解释或根本不提及该原则以逃避理论上的尴尬。首先,调解是在诉讼开始前展开的,处于非诉讼阶段,案件尚不存在只是纠纷.如何为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更不用说对诉讼全过程的指导意义,构成其他阶段原则的来源和基础.其次,人民调解是诉前一个可选择性程序,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进行。共同指导意味着行政权和司法权同时介入.法院没有通过诉讼程序就提前介入当事人民事纠纷的调解中,有悖不告不理原则,导致司法权的非程序扩张,无论调解是否成功已渗透法院的意志。如果调解失败进入诉讼程序,法官很容易形成倾向性,有碍居中公正裁判。最后,人民调解程序具有独立性,国家制定相应法律规定,设立一套调解机构、程序,实际上人民调解是脱离与基层法院联系而运作。
第三,法院调解原则
调解与审判是法院解决民事诉讼两种不同手段,不可否认调解有其独特功能,一贯被认为是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但该原则实际走向了立法者本意的反面。82年规定为“着重进行调解”形成了全面盲目追求调解结案率,91年民事诉讼法为弥补不足,规定为“自愿合法进行调解”,但实践中未能遏制负面影响,并且法院调解作为基本原则与法院职能相悖。由于适用上须以当事人双方自愿为前提条件,故其运作不具普遍性无法涵盖民事诉讼运行一般规律,不符合基本原则的内涵。是否发扬优良传统就一定要将它作为基本原则呢?调解只是在特殊社会基础和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法律现象,无论如何不能高于审判,人为将其不适当拔高不但不利于发扬传统反而拔苗助长,周旋于词语补以法院调解的先天不足也不能使之成为基本原则。
第四,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
民事诉讼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两审终审、公开审判制度”。这四项规定都是关于审级和审判组织、形式的规定,适用于审判阶段。它们反映的都是民事诉讼的秩序公正、效益等价值的要求,不是民事诉讼法的根本问题,不可能成为基本原则。立法者是将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混同了,而这四项制度正是民事诉讼法的四个基本制度。
第五,平等、对等原则
我国民事诉讼法给予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与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但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民事权利加以限制时,人民法院将采取相应措施。关于外国人在民事诉讼法律地位享有国民待遇这个问题的两个相因相成之规范,未涉及民诉程序的动态运作过程,其只适用于涉外诉讼当中,而且是诉讼平等原则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体现和要求。
第六,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补充规定
民事诉讼法17条的规定实质是民族自治地方变通补充立法的程序和规则,根据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的原则并结合当地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变通补充规定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一项自治权。我们知道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各种诉讼活动及由此产生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因此第17条规定在基本原则之中明显不恰当,应当放在附则中规定。
(二)对基本原则内容加以充实、完善
第一,辩论原则
我国辩论原则直接来源于原苏联的立法经验,强调法院的职权干预。虽然现行民事诉讼法相对于82年的规定已经弱化了干预,但与英美、大陆法系的辩论主义还有很大不同。辩论主义的核心是当事人对法官的约束力,而我国法官可依职权调查取证而不受当事人约束。辩论原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化的抽象原则,没有系统化为诉讼法上的基本原则,它只是规定当事人有辩论权,未就当事人辩论对法院判决的约束力作规定,因此法官的判决可以超出当事人的辩论范围,辩论又有何意义。我们要进行诉讼模式的转变就必须对辩论原则进行改造,使之反祖于辩论主义。
第二,处分原则
处分权对法院审判权制约是现代法治国家民事诉讼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但立法者和司法解释又为权利的行使设置重重障碍,体现处分原则与国家干预的联系。可以看出我国立法仅从当事人权利角度出发,此种规定的结果使法官是否遵循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变成不重要,而英美法系的处分主义不仅从当事人权利角度,而且从权利的行使效果予以解读。可以说在我国当事人虽有处分权但未必对法院有约束力,所以我们的处分原则也可以称为非约束性的处分原则。
第三,检察监督原则
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权力制约论,审判权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具有易腐性,必须以其他权力监督其运行,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自然要承担起对审判权的监督任务,但实践中检察监督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司法改革正在确立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要求使民事诉讼成为审判权和诉权相互制约相互支持的自足系统而排拒外来干预,因而民事检察监督失去了存在依据。但是针对目前的司法现状,法官素质不高?民众法律意识、法律信仰尚未建立起来,职权主义仍较浓的情况下,民事检察监督依然有存在的必要,可以说是一种司法的无奈。因此我们不但要保留还应具体落实监察监督的权利,以真正能够对强大的法院加以制约以实现诉讼平衡。
(三)补充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原则,但已被许多国家适用到民事诉讼领域。它是程序公正实现的条件之一,法官只有兼听和尊重当事人各方意见,保障各方能够充分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程序公正才有实现的基础。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损害他方当事人和社会公共利益来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在一个平等的诉讼环境中赢得胜诉才是公正的。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可能使用违反良心的技巧投机取胜,甚至为达到诉讼目的进行欺诈制造谎言,倘若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作虚假陈诉,故意实施证据突袭等不正当诉讼行为,就会破坏诉讼秩序,当事人之间均衡对抗的格局也会被打破,这就需要采用诚实信用原则对过度行为进行适当控制。
诚实信用原则符合基本原则的内涵。既然当事人、法院和诉讼参与人等在民事诉讼中都有滥用诉讼权利的可能,所以该原则适用所有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且贯穿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具有效力的始终性和地位的根本性。

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规定

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


三明市人民政府文件

明政[2000]文207号

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经省政府批复(闽政[ 2000 ] 文343号),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县(市)可参照执行。

二000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

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三明市区已购公有住房的上市交易行为,积极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住房建设,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建设部69号令、财综字[1999]113号、闽政[1999]25号和闽财综[1999]163号等文件规定的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已购公有住房是指职工按房改政策购买的公有住房、集资建房和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是指将已购公有住房进行买卖、置换、出租、抵押等行为。

第四条 职工将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后,不得再购买公有住房、参加集资建房,也不得再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等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住房。

第二章 条 件

第五条 购买全部产权的住房,在个人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上市交易。

第六条 购买部分产权的住房,应按成本价补足房价款和利息,并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上市交易。

第七条 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必须出具房屋共有权人及同住成年直系亲属同意的书面意见,并提供当事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职工个人住房情况的证明,但经市建委催告原产权单位仍不提供的除外。

第八条 下列已购公有住房有得上市交易:

(一)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然裁定、决定查封的;

(二)在房屋拆迁主管机关拆迁公告范围内的;

(三)产权共有的房屋、其它共有人不同意上市的;

(四)已抵押且未经抵押权人书面同意转让的;

(五)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

(六)违反产权人与原产权单位购房合同的;

(七)其它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上市的。

第三章 基本程序

第九条 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应向市房改办提出申请,市房改办对已购公有住房所有权人提出的上市交易申请进行审核,并在5个工作日内转报市建委审批。市建委自收到审核资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准予上市交易的书面意见。

第十条 经市建委审批准予上市交易的房屋,由当事人按原售房单位隶属关系分别到市区房地产交易所办理交易登记,并在10个工作日内报市房管处复审,5个工作日内复审完毕,呈市建房,6个工作日内核发产权证书。当事人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市土地局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章 买 卖

第十一条 买卖已购公有住房,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属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但在本规定颂布前尚未领取土地使用权的已购公房在2000年底前上市出售的,可凭房产证先行办理交易过户手续,产权变更登记手续办妥后发30日内由买方到市土地局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

(二)已购公有住房买卖申报审批表;

(三)当事人身份证件及户籍证明;

(四)买卖合同;

(五)当事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职工个人住房情况的证明;

(六)房屋共有权人及同住成年直系亲属同意将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的书面意见。

第十二条 出售已购公有住房,当事人应向房地产交易所申报成交价,对申报价格明显偏低的需进行现场查勘和评估。

第十三条买卖已购公有住房应按规定缴纳以下税费:

(一)土地出让金:按不低于房屋座落位置的标定地价的10%计收,由购房者缴交[尚未制定标定地价的,按成交价(若低于评估价的,按评估价)的1%缴交],并到市土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

(二)印花税:买卖双方各按0.5‰贴花;

(三)契税:1.5%,由买方缴交;

(四)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按闽财税政[2000]11号和闽财税政[1999]40号文执行。

(五)交易手续费:0.4%,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

(六)所得收益缴纳(经济适用住房除外)按成交价扣除住房面积控标上限的经济适用房价款和原支付超标面积的房价款及有关税费后的净收益按规定缴纳所得收益,其中住房面积控标内成交价高于当地同期经济适用房平均价50%以下的部分的净收益按20%缴纳,80%归卖方;高于50%以上的部分按30%缴纳,70%归卖方。超标面积的净收益全部缴纳。

土地出让金按规定金额上交财政:所和收益,已购公有住房产权行政机关及财政全部供给事业单位的,金额上交财政;属财政资助事业单位的,50%上交财政,50%返还事业单位;属企业的,全额返还企业。

上交财政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按已购公房原产权单位的财务隶属关系和财政体制,分别上交市区财政,专项用于住房补贴;返还企、事业单位的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和所得收益,分别纳入企事业单位住房基金管理,专项用于住房补贴。

第十四条 出售机关工作区、教育园区、企业生产区内已购公有住房的,在同等条件下,原产权单位在15日之内有优先购买权。

第十五条 将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后,再购买商品住房时,按规定缴纳住房公积金的职工,经批准,可申请个人住房组合贷款。

第五章 置 换

第十六条 已购公有住房可以同各类住房置换。

第十七条 已购公有住房置换,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置换双方的房屋所有权属证书;

(二)已购公有住房置换申报审批表;

(三)置换合同书;

(四)当事人身份证件;

(五)当事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职工个人住房情况的证明;

(六)房屋共有权人及同住成年直系亲属同意将已购公有住房置换的书面意见。

第十八条 鼓励城镇职工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将已购公房上市出售后换购住房,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后一年内或上市出售前一年内按市场价购买住房的,视同住房置换。其购房金额大于或等于原住房出售收入的,免征除印花税、契税外的各项税收;金额小于原住房出售收入的,按差额部分计征税费。

第十九条 房屋置换应按规定缴纳以下税费。

(一)土地出让金:

属已购公有住房的同第十三条第(一)款,不属已购公有住房的按相关规定执行。

(二)契税:以置换双方成交价(或评估价)的差额部分为计税依据,按1.5%计征,由房产价值小的一方缴交;

(三)个人所得税和营业税分别按闽财税政[2000]11号文和闽财税政[1999]40号文执行。

(四)印花税:0.5‰以成交价(或评估价)为计税依据,双方各自贴花。

(五)交易手续费:以置换双方房屋总价的一半为计费依据,按0.4%计征,由置换双方各承担一半。

第六章 出 租

第二十条 出租已购公有住房,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属证书;

(二)已购公有住房租赁申报审批表;

(三)房屋租赁合同;

(四)当事人身份证件;

(五)当事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职工个人住房情况的证明;

(六)房屋共有权人及同住成年直系亲属同意将已购公有住房出租的书面意见。

第二十一条 出租已购公有住房的出租方应按规定缴纳以下税费:

(一)土地收益:按租金总额的3%征收,由出租方缴纳。

(二)营业税、房产税、教育费附加、社会事业发展费、基础设施建设附加费、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人所得税:按租金收入10%的综合税率计征,由出租方缴纳。

(三)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按现行规定征收。

(四)交易手续纲:按年租金总额的1%缴纳,按年缴纳,由出租方负担。

第二十二条 经审核同意出租已购公有住房,出租人应向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申领《房屋租赁许可证》。

第七章 抵 押

第二十三条 抵押已购公有住房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所有权属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已购公有住房抵押登记审批表;

(三)借款合同;

(四)已购公有住房抵押合同;

(五)当事人身份证件;

(六)当事人及其配偶所在单位职工个人住房情况的证明;

(七)房屋共有权人及同住成年直系亲属同意将已购公有住房抵押的书面意见。

第二十四条 已购公有住房抵押应按规定缴纳抵押手续费。

第二十五条 将已购公有住房抵押,必须到房地产主管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抵押手续。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上市交易的已购公有住房的管理办法,仍按原已购公有住房售后的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 买卖、置换已购公有住房后,已购公有住房的维修基金(本息)仍保留在原住房基金帐户内,归新产权人使用。

第二十八条 已购公有住房买卖、置换后再进入市场交易的,不按本规定办理。

已购公有住房赠与、析产、继承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已购公房上市交易所缴纳的税费和所得收益,征收部门可委托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代收。

第三十条 根据建设部1999年第69号令,对下列行为分别作出处罚:

(一)将不准买卖、置换的已购公有住房买卖、置换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以下罚款。

(二)将已购公有住房买卖、置换后,又以非法手段购买公有住房或者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住房的,由市建委责令退回所购住房,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以下罚款;或者按照商品房市场价格补齐房价款,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职工及所在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证明。凡不如实反映情况或提供虚假证明的,一经发现,除追究直接当事人及所在单位责任外,还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及经济处罚。

第三十二条 各有关部门对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要按本规定的规定严格审查。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原房改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三明市建设委员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 条本规定自分布之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